上海美石 上海美石

 

资讯中心

资讯中心

抗战时重庆的消防队员

2016/1/21 15:07:31

1937年日本发动9-18事变后,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,国民党军在经历淞沪会战,徐州会战,南京保卫战,武汉保卫战后被迫将首都迁到了西南交通重镇-重庆,将其做为战时陪都,以便为长期抗战做准备。日军在1938年2月-1943年8月对重庆实施了长达5年的半的无差别轰炸。抗战时期,重庆整体的消防救护情况究竟如何呢?

熊熊的大火燃烧,街市变成一片火海,消防队员们英勇地投入到灭火的战斗中……这正是当时消防队员在轰炸过后,救火的真实写照。

[LO_(Z1RNS6P3HNG))9XG`M.png

抗战前,重庆就成立了常备消防和义勇消防两个组织,并在石灰市设立了消防联合委员会来联系它们。抗战开始后,因为重庆的重要地位和市区范围的拓展,消防队的数量也得到扩充,像段牌坊紫霄宫、观音岩,包括后来的沙坪坝和海棠溪,都增设了消防队。

五三”、“五四”轰炸之后,因为当时市民防空常识不够、消防设施不足,损失极为惨重。此后,重庆市政府再次对消防队进行了充实。到19409月,全市的常备消防队员共有330人,民间消防队队员1180人,另有力夫1652人,除此之外,重庆防空司令部还颁布了《消防人员守则》、《市民扑灭燃烧弹方法》等规章制度,规范救火工作。

当时的档案记载,凡遇火警发生,先鸣急钟30分钟……各队于听闻警钟或接电话后,于3分钟内准备就绪,立即出发赶赴火场施救

水和河沙是最基本的灭火物资

在纪录片《苦干》中的镜头显示,日军轰炸之后,消防队员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火工作中:几个人站立于水龙(一种人工手摇式简易机械灭火器)两侧,急促而有节奏地上下按压水龙,蓄水池里的水在压力之下沿着管子向着着火的房屋喷射而出;另一群人则用水桶挑水,补给水源;还有一部分人正在用铲子铲沙灭火。

事实上,抗战时期重庆的消防器材十分匮乏。”当时重庆全市只有9部消防车、2艘消防船、2架升降梯。更多的消防器材是一些原始简单的工具,如斧头、锯子、竹梯、榔头等。但即使是这些简单的原始工具,也不能轻易得到、一次配齐,而是不断补充配备。“水和河沙是最基本的灭火物资,储备沙包、水,也就成了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。

为配合抗战需要,政府针对市民制定了储水储沙办法。办法显示:“本市大户自备麻布沙包须在20个以上,小户则须在5个以上……本市各铺户除饮水外,需另置水桶1个以上,各桶至少需储水量3担。”

档案显示,到1940911日,堆积于重庆主城7区的河沙达62万多斤。全市在19409月共蓄水40万多担。

建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抚慰英烈

1940819日、20日的两次轰炸,日军侧重市区,集中投弹,“而且所投的弹药一半以上均为燃烧弹,在地面引起火头繁多,加上当时又有暴风,火势迅速扩大,其惨烈状况远远超过1939年的‘五三’、‘五四’大轰炸。”

空袭火灾发生后,各级消防队员,即刻奔赴火场,不避艰险,倾力救火。两天之中,消防队员用于灭火的时间长达13个小时。

据统计,在1940年,全市因空袭起火的地方多达199处,每个消防队员用于灭火施救的时间平均为80.5小时。而在整个重庆大轰炸期间,有王海元、徐剑等74名消防队员牺牲在灭火现场,另有许多牺牲的义勇消防队员无法统计。

 为表彰烈士功绩,重庆各界于1947年共同发起,在中央公园(现人民公园)内修建“重庆市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”。 如今,这块纪念碑仍然保存完好,见证着当年为抢险救火付出生命代价的消防队员的英雄事迹。